為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要求,2021年12月,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原鄂旅投為基礎,整合省體育集團、神旅集團組建湖北文旅集團,主業為文化旅游、體育康養、商業貿易。近年來,集團年營收、經營性利潤均保持20%以上高位增長,連續七年獲評全國旅游集團20強,2024年躋身“中國企業500強”,被黨中央、國務院授予“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榮譽稱號。2024年,集團實現營收609.51億元,接待游客量突破3100萬人次,總資產達1000億元,擁有44家景區(7家5A),46家酒店(2家五星級),員工近萬人。
湖北文旅集團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關于國資國企改革的決策部署,認真貫徹落實湖北省委、省政府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戰略要求,積極推進功能性改革,聚焦“3大改革工程”、做優“6大產業賽道”,實施“9大專項行動”,奮力建設“綜合實力雄厚、主業優勢突出”的新文旅、“活力充沛、不斷向新向上”的新文旅、“核心功能充分彰顯、產業帶動力有效釋放”的新文旅,以國企奮進之為,聚支點建設之力,推動文旅產業與多產業深度融合,為文旅強省建設和萬億支柱產業培育貢獻力量。
優化產業結構筑牢可持續發展基礎
在湖北省委省政府“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”的目標指引下,集團系統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,加速構建主業突出、鏈條完整、效能卓越的文旅現代產業體系,以“大文旅”視角整合資源,致力于提升文化影響力,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,打造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。
一是高效整合資源。堅持以戰略性重組、專業化整合、市場化轉型為主線,通過資源整合、主業聚焦、功能強化,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領域和優勢產業集中。有序推進多家省級資產接收工作,加快由平臺型向實體企業轉型,先后完成省體育集團、宏泰貿易、宏泰新城、外服中心和神旅集團等6家省、市級國有企業整合重組,高效率組建湖北國貿集團、湖北康養集團,有序推進省紀委觀音湖基地、武漢國賓酒店、逸寶賓館等培療機構資產接收工作,通過改革實現管控模式重塑、組織形態重構和優勢資源重組。
二是聚焦主業發展。聚焦文化旅游、體育康養、商業貿易三大主業,構建“文旅引領、多業聯動、融合發展”的現代產業體系。貫通景區開發、酒店運營、體育賽事、康養服務、旅游交通、文化演藝等全產業鏈條,以“世界知名、全國聞名、省域著名”為目標,以“神農架—武當山—長江三峽”為主軸,依托100億文旅產業基金賦能,打造“31020”旅游目的地建設體系,即3個世界知名景區、10個全國聞名景區、20個省域著名景區,助力湖北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。
圖/恩施大峽谷地面觀光纜車
三是強化功能定位。圍繞支點建設需要,重點提升文旅產業引領、普惠養老服務、戰略物資保障、全民體育引導等核心功能。聚焦“文旅供給”,建設“一部手機游湖北”平臺完善服務體系建設,推出旅游年卡,開發包機、游輪、專列等高端定制組合產品,實施景區票務一體化管理等。聚焦養老服務,在全省12個市州、武漢10個區完成項目布局,運營社區服務網點超過100家,建設運營養老服務綜合體12個,布局了一批社區“幸福食堂”。聚焦“戰略保供”,全面承接全省大宗生產物資保障職能,在國內建設煤炭儲運基地40個、海外儲煤點1個,長期維持60萬噸綜合保供能力。加快跨境電商免稅店、海外倉建設,加速拓展湖北省和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規模。聚焦“體旅融合”,立足湖北“一江兩山”黃金廊道,構建“水陸空”立體化體旅融合項目,重點打造三江馬拉松、長江國際槳板公開賽、神農架UTMS超級山地越野賽等賽事IP。
圖/聯合開行的“廣州增城西-德國漢堡”中歐班列
創新驅動發展培育可持續發展市場
緊緊圍繞國企改革“兩核心”(增強核心功能、提升核心競爭力)和“三個作用”(科技創新、產業控制、安全支撐),深入推進布局優化與結構調整。重點在三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加強布局,加快培育“長期資本”“耐心資本”和“戰略資本”,推動文旅產業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的市場端轉型,不斷壯大文旅新質生產力,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。
一是大力發展“銀發經濟”。積極踐行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,高標準、高起點成立“湖北康養集團”,布局康養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,發布全國首個智慧居家養老省級標準,組建職業經理人團隊強化市場化運作,實現養老機構星級評定、人工智能社區實驗等100個網點智慧升級,形成“數字賦能+實體運營+金融創新”的銀發經濟湖北模式,養老服務向產業化、標準化、資本化轉型取得突破性進展。
二是創新打造“低空經濟”。積極踐行湖北低空經濟“16條”助力低空產業“起飛”,出資參與籌建“湖北低空綜合服務有限公司”,充分發揮旗下“楚天通航”公司優勢培育“低空+”經濟新業態。落地恩施大峽谷常態化低空游覽項目,首創新疆賽里木湖高空跳傘基地,客運端開通武漢-十堰/荊州全省首條低空航線。打造跳傘/觀光的千米級消費場景,布局無人機研發及航空賽訓基地,構建從文旅融合到應急服務的多層級應用體系,推動低空經濟從單一業態向立體化產業集群升級。
圖/新疆賽里木游客體驗跳傘項目
三是推進“數字經濟”戰略。積極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,重點打造“四大核心數字化平臺”:“一部手機游湖北”全域智慧文旅平臺,已整合全省90%以上4A級景區資源,注冊用戶突破1200萬,獲評全國智慧旅游典型案例;湖北智慧養老服務平臺,覆蓋全省17個市州,提供“線上預約+線下服務”的智慧養老解決方案;湖北國際貿易“單一窗口”數字化平臺,實現報關、物流、支付等全流程線上化,服務外貿企業超2000家;湖北省煤炭供應鏈數字化平臺,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煤炭產運銷全流程動態監控,年交易量突破5000萬噸。通過數字化轉型,集團傳統業務線上化率達75%,運營效率提升40%,數字經濟成為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。
強化治理效能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
堅持將生態優先融入戰略核心,完善現代化企業治理,創造共享價值構建發展共同體,提升集團的可持續發展能力。
一是提升治理能力。集團全面規范公司治理,強化股東會、董事會、經營層協同配合,形成權責清晰、運轉高效的法人治理格局。深化“三重一大”決策制度執行,建立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,確保決策科學規范。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,完善法律合規管理流程,實現重大法律糾紛案件“壓存控增、提質創效”。通過建立“總部管資本、二級公司管資產、三級公司管運營”的差異化管控體系,推進二級公司市場化改革,實施組織架構優化和人員競聘上崗,實現二級子公司人員壓縮率30.23%、部門壓縮率45.63%,管理效率提升40%以上。此外,引入數字化治理平臺,實現董事會運作、風險管理等關鍵環節線上化管控,提升治理透明度和決策效率。
二是踐行綠色發展。堅持突出文旅主業,著力發揮“龍頭引領、資源整合、資本放大”作用,積極響應“雙碳”戰略目標,持續推進環境管理體系建設、能源資源節約利用,積極采用綠色低碳智慧節能技術,努力構建生態文化旅游模式。搭建綠色能源供應鏈,通過煤炭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,動態監測和優化煤炭供應,提升能源使用效率。實施景區設備綠色化升級,大力推進新能源船舶、景區光伏充電站清潔能源和節能設備的應用,全面、系統、深入推進節能降碳工作。
三是履行國企責任。集團以文旅項目助力鄉村振興,通過“最美”系列產品實施“送貨出山”,激發鄉村內生動力。“開發一方景區、致富一方百姓、帶活一方經濟、保護一方生態”的產業綜合拉動效益顯著。在湖北恩施地區,通過“資金聯投、產業聯建、市場聯拓”的共同締造模式,推動幫扶成果轉化為集體經濟發展動能,打造出黑豬養殖、白柚種植等“一黑一白”“一豬一柚”的特色農旅IP品牌,推動對口的行政村年產值突破1.5億元、人均年收入超4萬元,走出資源變資產、農區變景區的振興路徑和共同致富樣本。
工作成效
(一)在培育文旅主業未來發展新優勢上實現突破。
湖北文旅集團堅持以“建設美麗湖北、服務美好生活”為己任,著力推進集團旗下清江畫廊、屈原故里、神農溪、恩施大峽谷等5A景區提檔升級,發展態勢持續向好,年實現營收、經營性利潤均保持20%以上的高位增長,特別是2024年投資、營收、接待游客量三個核心指標增長100%以上,實現了文化育民、旅游惠民、體育健民、康養悅民、商貿便民,政治功能與經濟屬性、社會功能與生態屬性有機統一,搭建了“四商一平臺”(旅游目的地投資運營商、內外貿易綜合服務商、健康養老全產業鏈運營商、體育運動全場景服務商、數智商旅資源整合和科創投控平臺)。
(二)在聚焦文旅產業融合開辟新賽道上實現突破。
湖北文旅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省委、省政府“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”戰略部署,通過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,構建起“3+6”現代產業體系:一是戰略性組建專業公司,形成文旅、商貿、康養三大核心主業協同發展格局,文旅、商貿、體育、康養、商管、數創六大產業賽道競相發展;二是高效承接神農架、神農溪等5A級景區運營權,整合全省23家培療機構和優質經營性資產,資產規模突破1000億元;三是成功并購主板上市公司上海雅仕(股票代碼:603329),實現集團資產證券化零的突破。通過“文旅+康養+商貿”多業態融合發展,正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美好生活服務商。
(三)在推進改革創新增添發展新活力上實現突破。
湖北文旅集團系統推進體制機制創新,深入實施專業化、市場化、品牌化、證券化改革。構建“投建管運分離”專業化分工體系,形成二級公司主投、三級經營單元主運的格局,項目落地效率提升40%;全面推行“三級管控”模式,建立以分類考核為核心的“新型經營責任制”,經理層的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達100%,管理人員競聘上崗率超過70%;創新實施“區域公司+專業公司”矩陣式管理,完成4個區域近10家公司的市場化重組,區域資源整合率提升60%;建立“一企一策”“一人一表”分類考核機制,實現責任目標層層分解、考核剛性兌現“全覆蓋”。
湖北文旅集團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度融入企業經營決策全過程,創新構建“四位一體”的發展模式。在經營效能提升方面,通過聚焦全員勞動生產率、凈資產收益率等核心指標推動發展方式轉變,持續提升資產回報水平;在科技創新布局方面,強化企業在創新決策、研發投入和數字化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,引領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;在產業生態重構方面,著力培育產業升級新動能,加速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賽道,同步推進傳統業務轉型升級;在戰略協同發展方面,主動服務國家及省級戰略布局,深度對接區域協調發展需求,在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中彰顯國企擔當。這一系統化的價值創造實踐,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,為文旅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經驗范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