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文旅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文旅資管”或“公司”)作為湖北文旅集團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產物,自2022年3月成立以來,圍繞“四平臺兩中心”戰略定位,在盤活存量資產、做優增量資產、做大資產總量方面取得顯著成效。
盤活存量的主要思路
面對分布在14個城市、涵蓋景區、酒店、地產等多領域的57億元在管資產,公司創新實施“一類一策”差異化運營策略。
創新資產分類管理機制。針對不同資產類型,建立了包括資產流動性、潛在價值、遺留問題復雜度、資本運作空間、主責主業相關度等內容的五維評估體系,實施差異化盤活策略。目前主要采取主動退出、改造投入運營、租售并舉、資產證券化等路徑實現資產盤活。
典型案例實踐。武漢廣八路酒店項目,創新采用“邊訴邊談”處置策略,一個月內促成法院判決賠償額降低50%,通過《股權轉讓意向協議》對賭機制化解資產劃轉前遺留的“控股不控權”頑疾,最終以5600萬元股權轉讓實現完全退出,確保了國有資產保值。國賓頤養中心項目,突破傳統思維盤活閑置資產,采用“國有資產+民營運營”混改模式,與康悅集團成立合資公司,形成“股權分紅+租金”雙收益渠道。珞珈國際項目,實現年租金超1000萬元后,啟動7億元CMBS發行。
資產接收原則。總結出“兩性”資產接收原則:一是相關性原則,嚴格界定接收邊界;二是主體性原則,明確交接雙方權責邊界,確保改革進程規范有序。
做優增量的經驗做法
公司以市場化機制破解發展難題,在鄂西北某文旅小鎮收購案例中,創新實施“運營前置”投資邏輯。
優質標的篩選標準。形成六個核心要素評估體系:資產權屬清晰、債權債務關系清晰、資產價格折扣率高、資產質量優、具有資產證券化特性、符合集團主業。
運營前置思維。通過運營前置的現金流折現估值模型進行科學定價,最終以凈資產29%的折扣率達成交易。項目配備五星級酒店、商業街等業態,與集團已有景區形成區域聯動。
投資管理經驗。文旅資管始終聚焦湖北文旅集團三大主業布局,主動把握市場機遇,在實踐中總結出資產投資的“三要三不要”原則:“三要”即要堅持數據決策、善用政策破局、明確權責邊界;“三不要”即不要盲目報價、不要忽視投運設計、不要單邊施壓。
資本運作的創新實踐
通過資本協同打造立體化生態,建立“接收-盤活-增值-退出”資產全周期管理體系,重點提升資產證券化率、不良資產增值率、戰新產業配置占比等核心指標。
不良資產投資。形成從“收益權轉讓”到“共同收處”的商業模式轉變,已投3個項目綜合收益率達12.92%,儲備項目26個,底層資產超100億元。
股權投資布局。深入參與低空經濟、大數據、生命健康等戰新產業謀劃布局,構建動態項目儲備庫,篩選產業鏈條內龍頭企業進行投資合作。
資本市場運作。強化與頭部券商合作,挖掘一級半市場機會,目前已完成某上市企業定增評審,探索可轉債等業務。
文旅資管將繼續深化“產業+資本”的雙輪驅動,重點在三個方面發力:一是強化資產證券化運作,推動CMBS等創新工具落地;二是完善全生命周期資產管理體系;三是加強風險防控機制建設。通過改革創新實踐,為湖北文旅集團事業發展積聚新動能,貢獻新力量。